為掌握政府將支持服務型機器人發展的契機,資通訊、物流、餐飲、零售業者和相關公協會 27 日在「服務業導入智慧服務型機器人產業需求座談會」中一致指出,導入智慧服務型機器人將助解決產業問題,但使用成本、資安、後續服務等是業者考慮採用的最主要隱憂,不同情境的客製化需求,更是未來推動成敗的重點,值得政府擬定相關政策時參考。
昨日的座談會是在行政院智慧國家推動小組民間諮詢委員會指導下。由台北市電腦公會主辦,中華民國大專校院資訊服務協會、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中華民國物流協會、中華民國購物中心暨商業地產協會、台灣物聯網產業技術協會共同協辦。
會中包括義享時尚廣場、寒舍餐旅、華國大飯店、寶雅、阿瘦、大成長城、新天地餐飲、永聯物流、台北農產運銷、涓豆腐、將捷文創、青青國際婚宴餐飲等都暢談各自導人機器人的寶貴經驗,強調不僅僅是解決缺工問題,透過人機協作,更能為從業員工減輕工作負擔,進而提升工作效率。搭配不斷進步的人工智慧,業者也期待,未來能讓客戶經營、銷售管理等更有幫助。
但業界也不諱言,服務業經常會有不同的服務情境,甚至必須考慮有溫度的客戶感受,都使服務業在導入智慧型機器人時,無法像製造業能有標準化的流程,需要能有客製化的解決方案。這也凸顯「軟體定義硬體」的機器人方案,其價值不在於硬體技術多麼尖端,而在於能否由熟悉產業脈絡與供需的系統整合商,打造出務實且能落地的應用方案。而目前業界使用的服務機器人多以中國製造為主,雖價格較為便宜,但擔心會有資安問題,對於未來後續的服務也比較沒有保障。
業界呼籲,未來政府可思考建立完整的在地化智慧機器人產業鏈,並且發展適用不同應用場域情境的解決方案,提升業者願意廣泛導入的意願,相信會對落實政府政策和協助產業發展,發揮最大助益。畢竟,機器人要實現產業化,單靠政府專案的一次性場域支持並不夠。能否順利商轉與普及化,最終取決於民間市場的響應與投入,透過規模化應用帶動成本下降,才能形成良性循環,這才是產業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