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藝創系)6日舉辦「虛實之間」期末成果展,學生透過HTC VIVERSE元宇宙空間與虛擬實境(VR)技術,展出數位建模、動畫短片、桌遊設計與環保倡議等型態創意作品,例如重現在地蚵子寮烏魚文化,或是呈現阿里山檜木森林之美。相關資訊可見:https://youtu.be/t5MwxrhKemw?si=XVv69iiyndfN4WIt

該項成果展為藝創系副教授翁群儀、王政弘共授《媒體創新設計》課程活動之一,也是期末總評,呈現學生如何將數位技術與創意設計結合,闡述未來媒體在元宇宙時代的無限潛力,於校內學生活動中心1F藝綻廳登場,並邀請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吳聲毅、宏達電國際電子總監簡瑞春擔任學界、業界外審委員。

吳聲毅表示,這是跨領域人才時代,鼓勵學生不單只有專精某項專業,而能培養第二、三專長並加以結合。另位委員簡瑞春指出,台灣人才與技術相較國外並不遜色,因此不必妄自菲薄,他也鼓勵學生將作品上架,相信有其商業潛力。

作品《烏金漁你》由吳念恩、林佩璇、江孟臻、陳宛坊、李宜臻、歐沛淳等6位學生合作完成。作品結合蚵仔寮的地理與歷史,透過VR技術重現其內部景觀,讓觀眾體驗烏魚文化的深厚內涵。學生運用Blender建模與Unity開發互動體驗,並輔以壓克力拼圖與趣味問答,推動文化保存與教育的創新方式。

《塑食者》由陳欐惠、王力巧、吳芊霈、鄭佳芸、張簡雪妙等5位學生創作完成。作品以法醫Alex的故事為主軸,揭示塑膠微粒對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嚴重影響。透過情感與科學的結合,呼籲大眾關注環境議題,反思日常生活中的塑膠使用,並喚起社會對環保行動的重視。

《四木相對組》由朱御瑄、張軒慈、林筱諭、鄧庭羽等4位學生攜手打造。作品以再生檜木為素材,利用回收木材創造全新產品,同時拍攝記錄阿里山檜木森林之美。此作品不僅展現資源循環的可能性,也呼籲減少碳足跡與推動綠色消費。

《Wave》由廖瑋琳、劉依如、吳千驊、廖心妤、曾詩詠等5位學生改編自自閉症者蔡傑的真實故事,製作成動畫短片,展現其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與世界溝通。團隊更在VIVERSE元宇宙中打造線上展覽,讓觀眾能數位參與,進一步理解並消除對自閉症者的偏見。

《時光糕語》由林欣怡、楊庭綺、黃伊辰、楊涵喻、蔡文瑜等學生設計的一款結合微策略與元宇宙概念的桌遊。遊戲帶領玩家探索傳統糕餅文化的歷史與故事,透過趣味形式延續文化傳承,讓觀眾在遊戲中體會傳統飲食的魅力。

《飢餓畫廊》由林宇晨、郭靖禧、江承宇、黃姵棋、林語禎、陳姿妤等學生共同於元宇宙線上畫廊形式呈現10件立體藝術作品,聚焦飢餓與糧食問題,反思食物浪費、分配失衡議題。

《台灣清影》由葉子朋、李采蓁、柯美杏、陳郁昊、朱譽行等學生打造。透過農業、商業與貿易活動設計桌遊,提升高中生對清領後期的認識,以趣味方式取代傳統課程。結合數位影片與遊戲體驗,學生能在遊戲中學習歷史知識,增強學習興趣與效果。

《泥火之巖》由吳宇瑄、陳畇蓁、賴品均、張昱翔等等學生共同開發,聚焦高雄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運用VR技術,使用者可沉浸式探索泥火山的地質特徵與內部結構,增進對地質知識的理解,並提升學習興趣。

《數位海鮮圖鑑》由石宗穎、蔡宗成、王柏竣創作,運用3D建模和VR技術展示台灣魚類知識。透過半解剖方式呈現魚類特徵,結合解說面板,提升公眾對海洋資源保育的認識,推廣永續食魚文化。

《消滅福壽螺大作戰》由曾允貞、彭亮瑄、陳菡婕、江蕙瑜等學生設計,將福壽螺問題具象化為遊戲。玩家體驗農業防治挑戰,增強對最佳實踐策略的理解,並提高對外來入侵種的重視與環保意識。

《Wire Service》由李依璇、蕭佑任、黃耀恩、林迦睿、董聿欣、鍾昀霓等學生開發,結合小花蔓澤蘭怪獸的室內運動遊戲。透過虛擬體驗,讓玩家加深對環境保護的認識,推動更廣泛的社會參與與行動。

本次展覽的11組作品,從創新視角探討文化、環保與教育等議題,展現學生在數位技術、虛實整合與跨領域能力上的卓越表現,以及在元宇宙運用方面的學習成果與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