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經濟部企業及創新總署總署長Mr. Erwin Nijsse
荷蘭在台辦事處代表其政府於9月6日在SEMICON Taiwan 2023國際半導體展荷蘭館舉辦開幕活動記者會,為強化荷、台雙方在半導體產業的緊密交流,以及增加商業合作機會。本次活動長達一週,並首度由荷蘭經濟部長官帶領由產、官、學、研組成近50人的荷蘭半導體國家隊(Team Semicon NL)。14間半導體產業上中下游生態系夥伴及9間荷蘭產學研創新單位,共同呈現完整及強大的荷蘭半導體供應鏈。荷蘭經濟部企業及創新總署總署長Mr. Erwin Nijsse表示:「荷蘭與台灣有著悠久的貿易關係,最早可追溯四百年前。如今荷蘭對台灣來說是歐洲第二大重要的貿易夥伴。台灣以卓越的半導體製造聞名全球,荷蘭的強項則是以半導體設備及光子學等技術帶動整條產業鏈,期待在首次訪台期間,能促進雙方夥伴們有更好的機會分享專業和促進合作。」
▲荷蘭在台辦事處代表譚敬南
共創雙贏 荷台合作共同突破半導體技術框架
半導體在科技、經濟、資安、通訊及永續等領域提供關鍵技術,如今超過七成的半導體晶片被應用在民用消費電器,從電器用品、穿戴式裝置、無人機及智駕車。荷蘭擁有全球半導體研發及生產的完整產業鏈,如IC設計、設備、射頻積體電路、雷達、光達、集成光子學和先進封裝測試等技術。做為歐盟科技研發重鎮,同時也是全球唯三個在半徑200公里內擁有最完整半導體供應鏈的國家之一,產業規模排名全球第4名,歐盟第1名。除此之外,本國半導體產業在2021年有將近31.1%的增長,全球銷售額則達到391億歐元。如今政府為強化晶片供應鏈的穩定性,更專注投入與台灣在半導體產業永續發展的重要議題及經驗交流。
產、官、學、研一次到位 強大的陣容首度來台參訪
荷蘭在推動科技研發、產業升級不遺餘力,促進產、官、學、研之間在創新、技術和科學領域的國際合作。深厚的科研基礎是建立在完善的教育體制,為佔有領先地位積極推動國內半導體的研發競爭力及自主性,荷蘭的企業與大學和技術研究機構緊密合作,並構成強大的研發中心,該半導體研發產業鏈圍繞著Eindhoven, Delft, Nijmegen and Enschede四個地區的大學及研究機構,其中包含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asimir Institute、University of Twente MESA+等學術機構,以及Phix Photonics Assembly、SCIL Nanoimprint Solutions、SMART Photonics、OostNL、PhotonDelta、CITC和PITC等研究中心的技術支援,產學研的緊密合作為半導體企業提供優秀的高科技人才。本次參展的14間廠商便是藉由國內深厚的基礎,並提供不同的專業領域,建構出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進而提高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晶片科研決定市場競爭力 深化國際半導體產業交流
自2022年2月歐盟除了斥資1.37兆推「歐洲晶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也成立「處理器與半導體技術聯盟」(the Alliance for Processors and Semiconductor technologies),以法案與產業聯盟強化歐盟於國際半導體之技術量能。荷蘭做為歐盟半導體重要研發及生產重鎮,透過研發生產高科技系統、材料、量子和光子學關鍵技術,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6名,並為歐盟實現半導體自主性做出貢獻,同時荷蘭政府也於2021-2025年間,為該國重點產業提供200億歐元國家成長基金(National Growth Fund),其中高科技項下的半導體及光子學皆為重點支持計畫,希望能以此提升荷蘭半導體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及技術領先之優勢。
根據官方統計,預計2030年對半導體相關產品的需求將比2020年增長一倍,加速的數位轉型以及多元的科技應用增加該產業的重要性,雖然面臨摩爾定律帶來技術革新的挑戰,但也變向加深國際之間的產業及技術交流,將危機化為轉機,而新的機會也將帶來新興市場,本次荷蘭來台參訪可望為半導體產業創造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