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巨變的時代,新冠肺炎疫情、氣候異常等問題接踵而來,考驗整個社會能否以跨域思維應對。「2020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由科技部與經濟部共同主辦,邀集 10 大部會攜手匯集科技成果,成立 3 大主題館勾勒出各項產業創新生態系,將在 9 月 24 日至 26 日在世貿一館舉辦。而科技部也攜手中央研究院、教育部及衛福部,共同打造全新的「未來科技館」,規模擴增為 2.5 倍並展出逾百件技術產品,其中以精準健康生態系及防疫科技為展出核心,技術內容將涵蓋 3 年內可被立即技轉或交易的創新應用技術,並擴及到未來 5-10 年內具產業發展潛力的科研技術。

科技部長吳政忠指出,「精準健康生態系的建造與台灣現有的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生態系的強韌度與完整性需奠基在半導體、產業數位轉型、5G 與 6G 的新世代網路、資訊安全、前瞻網路建設等產業上,因此跨部會與跨社會組織的合作將成為關鍵。」藉由跨部會、跨學門的研發成果,精準健康生態系專區將為當前人類所遭遇的困境提出有效解決方案,呈現 2030 全人類精準健康生活樣態。在本次展覽中,精準健康生態系領域橫跨精準醫療、生技醫藥、數位醫療與再生醫療,展品共 36 件。

精準醫療打頭陣,開發新冠肺炎新藥
迄今為止,導致全球超過 80 萬例死亡的新冠肺炎尚無減緩的趨勢,研發出特定有效疫苗與治療藥物是當務之急。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李秀珠研發團隊開發的「BPRSJ338的治療應用:人類新冠肺炎」,可強效抑制廣譜冠狀病毒的複製,中止冠狀病毒增生,對於目前新冠病毒以及未來不斷突變演化的新型冠狀病毒,應用潛力無限。BPRSJ338 已申請美國與台灣專利,後續將開發成為治療 COVID-19 之原創新藥。

早期診斷事前預防是精準健康產業鏈的核心,也是未來需要突破的科研項目之一。臺北醫學大學林若凱與其團隊研發出「乳癌早期偵測精準血液檢測技術」,為全球首創動化分析流程將液態檢體以表觀基因分析應用於乳癌檢測,檢測敏感度高達 93.0%,準確度 93.0%,未來可達到早期偵測早期治療的目的,有效改善臨床乳房篩檢、診斷與乳癌治療監測。

再生醫療出擊,促進慢性病患者組織修復
作息不正常、久坐、飲食西化等生活習慣的改變讓國人罹患三高比例逐年升高,也導致肢體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的病例也增加,病情嚴重者將因長時間肢體缺血而面臨截肢命運。國立成功大學黃玲惠研發團隊特別針對下肢嚴重缺血患者,推出「嚴重肢體缺血免於截肢之治療新藥 Grace-001」,以全新再生醫學組織修復新概念,使血管新生、組織修復、維持血流,並適當的恢復血管、神經及肌肉功能,有效保留病患未壞死的組織,使嚴重缺血的肢體可免於截肢,解決病患肢體、生活、經濟等問題。

生技醫藥雙效夾攻,血糖監測再進化
國立中興大學王國禎與團隊所開發「鉑/金奈米合金電極於中性無酵素葡萄糖檢測與生物燃料電池之雙效應用」,以中性無酵素葡萄糖檢測晶片取代現有之葡萄糖檢測試,並整合長期血糖連續追蹤技術與自動給藥系統,未來可應用於連續葡萄糖監測儀之探針配件,若再結合中性無酵素葡萄糖燃料供電系統與自動給藥系統,可進一步開發自體電源驅動之自動化血糖監控系統,提升台灣血糖監測產業國際競爭力。

數位醫療大串聯,解密身體密碼
國立台灣大學廖英治帶領團隊研發「仿生汗水收集應用於運動健康偵測裝置」,採用特殊運動纖維布製成,可高效收集與傳遞汗水,監測鹽分濃度及出汗量,預先提醒使用者避免大量流汗帶來的症狀。數據可同步顯示於手機上,協助使用者了解身體水分、離子平衡情形。未來可以與紡織業結合,應用排水、輸送水分性能更好的布料,以及一體成型的織法,將汗水感測裝置直接做在機能運動服飾上,只需再嵌上微小的電極和微型晶片即可做測量與資料傳輸,有效提高衣物附加價值。

國家衛生研究院熊昭與團隊藉由國內長照大數據分析研究建構出「高齡整體照顧模式智慧化雲端平台系統」,整合與開發地方資源,將居家醫療訪視服務作業、連續性照護之即時訊息共享資訊系統、輔具服務資源整合、以及健康促進等管理訊息有效串聯,打造在地安老新藍圖。

在展覽期間,科技部也對焦國人近年來最關注的精準健康與 6G 產業議題,舉辦兩場重磅跨域論壇,邀請專家學者集思廣益,碰撞出下一個藍海產業。除了精彩的實體展覽,科技部也因應國際潮流,引進虛實並進的VR線上虛擬展體驗提供線上觀展服務,另外還提供 One on One Matching 商務媒合網站 (https://matching.org.tw/) 精準媒合交流,增加團隊與廠商的媒合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