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觀光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不僅產業規模限縮,復甦時刻也仍未見曙光。長期關注台灣觀光產業發展的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劉喜臨教授認為,不要浪費任何一次危機,觀光業者不妨趁此疫情衝擊期間、百業待舉時期,透過交通部舉辦的「科技觀光得塔推進賽」,與新創廠商攜手,積極邁向觀光數位轉型,「萬事俱備,等待解封」之永續觀光發展。

劉喜臨表示,觀光業的科技力仍有許多可以強化的可能,台灣的觀光產業利潤薄,能投入到研發的資源相對不足,這是產業的困境,更是需要政府著力輔導的地方。「產業振興需要大家各出一份力,公部門釋放寶貴的數據,觀光業者則提供資源、驗證場域給富含創意的人才有機會、舞台來落實各樣的想法,進而逐步建構出可行的商業模式,便能為觀光產業注入新的活水,賦予新的產業樣貌,觀光得塔推進賽就是這個創造多贏局面的最佳平台。」

「科技是前導,不是唯一。」劉喜臨強調,旅遊最終要回到溫度、體驗與感受,但科技始終會是很重要的輔行者,重點在於導入科技的同時也能添加溫度。例如VR/AR是要能夠誘發消費者想親臨現場的慾望;AI人工智慧、大數據、IOT等科技能讓部分服務流程更快速,也能夠提供建議方案去幫助消費者下決策。「科技的價值在於協助消費者更輕鬆跨出那一步,而不是讓他們因而止步。」

「把別的產業已經習以為常或發展成熟的技術,應用到新的領域上,就是一種創新、活化。」劉喜臨認為,觀光產業是一個平台、載具,不同的產業加入平台,都可以透過觀光規劃和包裝再行銷,需要盡可能了解每個產業的特性,才能提升整體產值,率先走出新的道路。因此,科技觀光得塔推進賽的另一項重任就是挖掘「轉譯者」。隔行如隔山,具有背景知識的轉譯者在產業間穿針引線,確保雙方溝通無礙,轉譯者越多,對觀光產業越有利。

劉喜臨表示,在後疫情時代,產業更應該利用這個機會進行轉型升級,強化教育訓練,而競賽本身是一種催化劑,可以縮短產業摸索時間,加速升級腳步,等待各國重啟觀光大門時,提供更精緻、及時、貼身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