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疫情防控中,5G等新技術在遠程醫療、線上診療、社區管理、大數據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11月27日,「5G與公共衛生、健康醫療論壇」在2020世界5G大會期間舉行。圍繞5G智慧醫療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對公共衛生和健康醫療的支持,以及5G中西醫創新融合創新等展開討論。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在致辭中表示,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中國積極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高度重視推動醫療衛生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發展,醫療服務正逐步從信息化向智能化過渡。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來看,在實現「四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方面,健康碼等信息技術應用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未來5G技術對醫療體制機制的影響不光體現在醫生的工作、公共衛生人員的工作,也體現在技術進入家庭後,可以深度參與個人健康服務、健康管理。

中國工程院院士、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表示,中醫藥領域和5G技術的結合大有可為,「中醫藥是一個複雜的體系,無論是理論還是藥物治療方式,其中都存在很大差異。複雜科學需要解析複雜科學的手段,5G作為一個高性能的使能技術,是大有用途的。比如中藥的溯源,中藥的資源普查等。」劉良強調,中醫藥是一門複雜科學,更加需要結合多學科的技術與方法,需要多學科交叉的人才和國際合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表示,5G的高速度、延時短等對醫院工作有很大幫助,比如遠程手術中,低延時就是醫療實時操作的必要保障。另外,「5G連接是一種大連接的方式,每平方公里可以實現百萬連接數。在我們醫院5G技術全覆蓋之後,明顯發現各個院區有上網功能的設備的網速大大提升,提高了醫療工作效率。」宋爾衛說。據他介紹,5G還能夠提升醫院院區和醫聯體之間的同步交流,使醫聯體的醫院在任意點都可以作為醫院的接入點。

專家不約而同地談及醫療行業和信息技術行業的「壁壘」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5G和公共衛生都和人相關,現在5G的應用才剛剛開始,很多可以發揮的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原因不僅在於技術和市場成熟度不足,也在於信息技術領域專家可能不瞭解公共衛生工作,雙方需要更好的結合。

「有時是需求推動技術發展,有時是技術創造需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樊瑜波表示,5G會帶來一些新的服務模式和服務場景,5G要更好賦能醫療,急需醫工交叉,急需研究和創新。

為此,毛群安建議,積極推進5G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試點,培育可複製、可推廣的5G智慧醫療健康新產品和新業態;完善醫療健康領域5G應用的標準體系;健全醫療健康5G應用安全體系。

毛群安表示,5G與醫療衛生產業的深度融合,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強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奠定了基礎,極大地促進了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流動、收集和存儲,也為醫學人工智能的數據模型訓練和算法進化等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將為醫療信息化建設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新聞來源:世界5G大會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