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部產業署8日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3數位產業日」活動,以「數位產業的希望與未來-新機會、新基盤、新格局(3N時代)」為主軸,回顧產業署成立一年來的業務成效,並擘劃臺灣數位產業下一個十年發展願景。
李懷仁政務次長特別現身活動,為產業署同仁加油打氣,唐鳳部長則透過預錄影片致開場詞,提到過去一年,呂署長以「R、I、S、E旭日東升」作為業務推動主軸,在產業署與各方協作努力下,已有相當成效,未來數位部將持續從通訊、資訊、資安、網路和傳播5大領域,促進相關產業發展與數位轉型。因應生成式AI發展,今年將建構AI系統與產品之評測機制,發展與國際接軌的規範與標準。
今日活動邀請到三位重量級講者,iKala暨Appier獨立董事簡立峰、臺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以及緞帶王縉陽企業吳亭儀,分享從新創視角看數位世界的契機、推進AI利用實現數位包容成長,以及生成式AI工具產業應用之議題。
簡立峰指出產業的下一個十年將與數位新創的發展密不可分,臺灣擁有規模化、國際化硬體生態系優勢,並以「AI產業化、產業AI化」與發展AI關鍵技術等觀點,帶出由軟硬整合、世代攜手,引領臺灣數位產業走向黃金十年的新契機。
蔡明順則透過AI在公民、產業與國際鏈結的關係脈絡所扮演的角色、優勢與限制,分享臺灣在大國競爭之中,如何發展AI與進行AI產業布局,其中創造產業AI人才的高密度與多元性將是絕對關鍵。
隨生成式AI持續蓬勃發展,可為產業數位轉型與相關的硬體製造供應鏈,帶來發展契機與龐大的潛在效益。吳亭儀以企業觀點,闡述企業運用數位科技轉型之經驗,提供第一線實務洞見。
呂正華署長指出,過去一年來,產業署逐步、逐點強化產業韌性,如開放5G專頻專網,擴散產業創新應用;透過「公益創新.徵案100」,創造高社會價值的通訊傳播應用服務;公告電子簽章法修正草案,增進電子簽章普及運用;輔導電商導入隱碼機制,從源頭防止個資外洩;新訂就業金卡「數位領域」,加強延攬國際數位人才;建置臺南沙崙資安示範實證場域,推廣資安應用演訓與輔導資安業者進行產品或系統驗測;開放社會創新組織經由「台灣雲市集」採購雲端解決方案等。
產業署也整理「數位韌性.繼往開來」專書,記錄在數位部的核心理念下,產業署如何承上啟下,幫助數位政策與全產業應用對接落地,以及這一年來如何推進數位產業發展。
呂署長進一步表示,因應各種新科技興起,如生成式AI、區塊鏈技術、淨零轉型等,未來軟體及數位相關產業發展策略,將持續聽取各界意見,為產業問題與需求尋求解方,並為臺灣「數位經濟」找到發展關鍵,實現數位國家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