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林芬卉從全球電動車供應鏈觀察,中國產業聚落已成形,不僅於電池材料產業地位超越日企,且電池原材料提煉佔全球比重高達80%。另一方面,因應終端電動車需求增長,全球主要動力電池大廠未來5年產能擴充計畫相當積極,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貿易戰促使南韓業者前往美國設廠,甚至形成寡佔局面。

動力電池主要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離膜等四大材料所組成,其中以正極材料佔比最大,高達4成,價格漲幅也最為顯著,以三元及磷酸鐵鋰電池用的鋰鹽為例,自2021年起至2022年中,價格增幅高達800%以上。

中國電動車供應鏈產業聚落已成形,且持續朝上游電池材料布局,其中,中國業者佔全球電池材料比重約達6成;另,雖正極材料主要礦源分布在世界各地,然中國與當地採礦業者合作,並強化精煉技術,因此中國於全球動力電池原材料提煉比重高達8成。

另一方面,因應終端電動車需求增長,全球主要動力電池業者未來5年擴產計畫相當積極,2025年產能較2021年將呈倍數擴增。第一大廠寧德時代2025年產能預計達到672GWh,其中包括座落在六大生產基地的獨資廠以及與中國車企的合資廠;南韓業者LGES亦加速擴產,至2025年將達430GWh,主要供應國際品牌熱銷車款;日廠Panasonic 計劃2025年產能有倍數增幅,除供應Tesla,並逐步擴大與多家日系車廠合作。

在各電池大廠擴充產能的同時,南韓業者亦紛紛前往北美地區獨資或與美國三大車企合作設電池廠。在中美貿易戰制肘下,影響中國電池業者供貨,南韓業者更容易於美國布局,甚至形成寡佔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