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全球生成式AI(GenAI)與物聯網應用快速推陳出新,臺灣產業全面導入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科技進行數位轉型。為讓百工百業了解最新GenAI時代下的AI物聯網場域應用,AI物聯網大聯盟於10月28日舉辦「2025 AI物聯網大聯盟年會」,由國家發展委員會葉俊顯主委、AI物聯網大聯盟施振榮榮譽會長開場致詞;國發會蕭振榮處長專題報告政府「AI新十大建設」規劃內容,協助與會廠商了解政府AI願景與AI推動策略。
為掌握全球AI發展趨勢,年會邀請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洪春暉所長、群聯電子林緯技術長、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栗永徽所長、達明機器人視覺應用事業部門黃鐘賢處長等AI專家,分別就「剖析AI新局下臺灣資通訊產業的發展契機」、「aiDAPTIV+賦能之路」、「FoxBrain大模型賦能台灣產業:打造跨域智慧的技術地基」、「從AI協作機器人到人形機器人」等主題發表專題演講,提供產業AI轉型專家觀察與可行之路,反應十分熱烈!
年會同步邀請群聯電子、達明機器人、義隆電子、盈聯通科技、聚陽實業等AI科技廠商,展示「aiDAPTIV+ 一站式GenAI落地訓練暨高效推論解決方案」、「達明AI協作機器人(TM AI Cobot)」、「AI嵌入式三合一CCTV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機器人關節用無刷直流電機、「RBcare 智慧健康平台:脊椎量測系統」等各類AI軟硬體智慧應用等解決方案,並與現場來賓進行互動,促進跨域跨業交流!
AI已是各國發展重心 「AI新十大建設政策」將系統性落實臺灣成為智慧科技島願景
國發會葉俊顯主委致詞時表示,AI 已是各國發展重心,並深刻影響國安、經濟前景,全球主要國家與企業,皆大舉投入AI領域,如美國今年7月份發布「AI行動計畫」。另根據CB Insight報告顯示,累計至今年第三季,全球創投資金中51%投入 AI 領域並突破1,500 億美元規模,顯示了AI已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心。
AI硬體需求帶動我國經濟成長。根據財政部資料,我國今年累計至第3季的出口額逾 4,526 億美元為歷年新高,主要成長動能即為AI 硬體需求,如電子資通訊產品累計至第3季之出口額亦創歷史新高,相較去年同期則成長 45.3%。政府將把握這波成長動能,積極推動「AI 新十大建設」,投入包含軟體應用服務,矽光子、量子、機器人等關鍵技術,以及主權AI、人才、資金等數位基磐,透過系統性做法落實臺灣成為智慧科技島的國政願景。
「AI新十大建設政策」帶動AI應用服務跨域合作 一起創造人民有感、產業有感的AI新未來
國發會產發處蕭振榮處長在「『AI新十大建設』願景與推動策略」專題報告中指出,近年全球掀起一波AI新浪潮,如美國、歐盟的AI行動計畫,皆是為了強化自身在全球AI領域的主導地位。而韓國、日本則成立AI專責單位,以提升政府推動AI政策的力道。國際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預估,2027年全球AI市場規模將可達7,800億美元至9,900億美元,相較2023年成長超過5倍,其中又以「應用服務」為成長的核心引擎。
政府為助力臺灣產業升級,落實臺灣成為智慧科技島,驅動五大信賴產業,奠定半導體之後下一個未來產業,由國發會偕同國科會、經濟部、數發部等各部會,共同規劃「AI新十大建設推動方案」,目標於2040年創造新臺幣15兆元以上的產值、50萬個高薪就業機會,以及打造3個國際級實驗室。
「AI新十大建設」內容涵蓋「智慧應用」、「關鍵技術」、「數位基磐」等三大面向,透過AI軟體產業登峰、百工百業智慧應用、全民智慧生活圈帶動AI全面發展;發展矽光子技術、量子能力、全球AI機器人供應鏈樞紐等關鍵技術,建立AI護國群山;透過主權AI及算力建設、智慧政府與資料治理、千萬AI應用人才、千億創投資金等策略,將臺灣的AI全球評比推進到前五地位。
臺灣產業打造雲端、地端到邊緣全方位AI運算解決方案 搶攻場域AI智慧應用全球商機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洪春暉所長指出,AI正從生成式邁向代理式與實體AI,推動以人為中心的智慧應用滲透生活與產業。未來AI將以「智慧應用」為核心,帶動軟體與垂直產業發展,並結合量子、矽光子、機器人等關鍵技術協同創新。洪所長強調,臺灣可以「可信任AI」為原則,兼顧安全與合規,深化算力與資料治理,強化產業韌性與人才實力,為持續創新與長期競爭力奠定穩固基礎。
群聯電子林緯技術長表示,群聯以全球領先的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技術,推出邊緣AI解決方案 aiDAPTIV+,以NAND晶片擴充GPU處理大量資料運算所需的記憶體,降低落地部屬AI的硬體成本至原本的十分之一,同時強化資料安全與AI自主性。該方案已支援多種LLM落地應用,並廣泛導入智慧製造、醫療、警政、金融與教育等領域。
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栗永徽所長指出,台灣發展生成式AI應用須建立自主模型,以克服語言文化差異、資安風險及資料主權等挑戰。鴻海以首款繁體中文AI大型語言模型「FoxBrain」打造自主AI能力, 打造最懂製造業的LLM。並強化其推理能力與訓練效率,展現與國際AI技術並駕齊驅的實力。FoxBrain已落地智慧製造、智慧EV與智慧城市三大產業領域,不僅展現世界等級LLM模型之成果,更在落地驗證中確認能有效提升效率,確保推論水準。未來鴻海將持續與技術夥伴合作,對外開源分享,擴大 FoxBrain 模型之運用範圍。
達明機器人黃鐘賢處長表示,內建AI視覺的協作型手臂可自動辨識環境與工件,並免除繁瑣校正,大幅簡化編程並提升應用彈性,同時兼具「作業」與「目檢」功能,以更低成本確保品質與效率。隨著數位孿生技術成熟,AI視覺機器手臂可在虛實整合環境中訓練與優化,結合AI、視覺與機器人技術,將推動人機協作與人形機器人應用邁向新里程。
「AI物聯網大聯盟」轉型登場 以行動展現臺灣台灣在全球AI時代的創新能量
秘書處報告時表示,「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於2016年由宏碁、聯發科、研華等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由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先生擔任榮譽會長,並由聯盟秘書處與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共同推動聯盟發展等相關工作,以推動物聯網跨域應用與合作為宗旨,持續促進產官學研的交流,推進物聯網創新應用發展與產業鏈結。
隨著AI浪潮興起,以及「AI新十大建設」政策推動的契機,聯盟正式轉型為「AI物聯網大聯盟」。此次轉型將以「AI × IoT」為核心,強化關鍵技術整合與應用落地,並透過國際鏈結與策略合作,鞏固台灣在全球AIoT生態系中的關鍵地位。
聯盟秘書處同步公告最新產業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技術委員會)分工,包括「AI硬體基礎」、「AI軟體關鍵技術」、「AI智慧應用」等三大SIG,歡迎AI軟硬體與物聯網供應鏈廠商加入AI物聯網大聯盟。聯盟將持續串聯企業、政策與國際資源,讓AI驅動的創新真正落地,以行動展現台灣在全球AI時代的創新能量。